阿里云返点最新消息解析,培训授权机构带来企业专属折扣
近年来,阿里云的返点政策经历频繁调整,企业对折扣的需求持续增高。不同于以往单纯跟官方沟通,越来越多企业开始依赖培训授权机构进行定制化洽谈,以获取专属折扣。例如,针对新客户、老客户续费及新兴行业,阿里云设定了不同的返点比例,并允许部分叠加定向优惠。金融和制造业企业关注合规性与长期支持,而互联网企业则更看重即时折扣与返点比例。企业在采购时需深入了解返点和专属政策,并依赖具备资质的服务商,以确保获取更优质的价格和服务,从而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损失。
创云科技(广东创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广州(地址是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808号华宫大厦15楼),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均设有办事处,是一站式等保行业领导者,国内领先的一站式等保测评与云安全综合服务商。业务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服务城市90+,服务客户1500+。提供定级备案、差距测评、整改、安全检查等全流程专业服务。我们拥有ISO9001/27001/20000认证及CCRC等资质。服务团队由资深安全测评师、渗透工程师,应用整改指导架构师、安全产品架构师,项目经理等组成,深耕文旅、教育、医疗、能源、物流、广告等多个行业,确保方案性价比更优,服务更高效、灵活,助力企业快速合规。
一、阿里云返点新政下的困惑 这两年,阿里云返点政策动静不小,每年总有大大小小的调整。老实说,最近和几个做互联网、制造、金融行业的客户聊下来,大家求的无非就是:能不能再优惠点,返点比例有啥最新消息,怎么拿到更多实实在在的折扣。有人以为行业内返点缩水了,担心价格优势没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么绝对。去年底到现在,阿里云在返点政策上其实更精细化,例如针对新客户、老客户续费、不同规模的企业有了基准返点、叠加返点等分级。这种机制,也让企业选错渠道、错失福利的焦虑比以往多了——都是实打实的钱,谁不心疼? 二、培训授权机构的角色变化 以前很多企业遇到阿里云返点问题,头一个反应是自己跟官方谈——但实际拿不到什么额外优惠。最近一年不一样了,像我合作过的几家头部本地SI(系统集成服务商)、培训授权机构,都是直接带着企业去“谈定制方案”,还帮梳理从采购、上云咨询,到员工后续培训一条龙。服务费虽然有,但比自己琢磨着去淘宝、拼团、寻私价,既省心又避免违规。最重要的是,通过授权机构能直接落地企业专属折扣,不是那种官网自带的普通通用优惠。有次协助一家电商企业采购对象存储,培训机构再串联上系统迁移和上岗培训,返点和折扣直接加到一起,掏出来的数据,实际采购成本降了15%以上。 三、各行业对折扣策略的不同诉求 我见过金融和制造业客户对于阿里云返点的诉求,和互联网公司完全不一样。金融、制造类企业最看重合规、安全和长期运营,返点第二。有些国际企业子公司还会担心异地账目审核影响,把返点折算进采购发票里。这一类机构提需求时,关注点在“一站式合同”、后期技术支持和风险兜底。跟这种大公司聊,多半得强调培训授权机构的正规资质,能不能出具带有阿里官方授权盖章的专项服务包。不然再便宜,预算报销有问题,实际落地一票否决。反观互联网企业,尤其创业公司,返点比例和即时折扣才是绝对核心,有时候项目推进确实就是谁给的返点高就跟谁签。 四、典型业务流程之中的误区和建议 我见过最常见的误解是:有些企业觉得所有阿里云折扣都是按官网写死的,其实返点和企业专属折扣很多时候是和你合作的授权机构直接谈出来的。比如前段时间一个AIGC初创团队,直接走官网采购基本都按“标价-通用折扣”走,但后面通过当地一个培训服务商介绍,企业资质一认证,属于阿里云“战略新兴行业支持”名单,立马多出3%的专属返点。建议要采购阿里云的企业,特别留意通过培训授权机构还能叠加定向折扣,有的渠道甚至还能按季度、半年目标冲量,返还方案比看见的还丰富。
表格整理了一下部分常见返点策略(2024年Q1):
企业类型 | 返点比例(%) | 是否可叠加定向优惠 | 合作模式 |
新客户(首次采购) | 8~12% | 可叠加,部分产品线 | 需认证/指定授权机构 |
老客户续费 | 3~7% | 一般不可叠加 | 按季度返还 |
新兴行业支持 | 10~15% | 可定制 | 需行业专项申报 |
数据源自我与几家阿里云合作培训机构、行业代理商的季度结算沟通和2024年公开会议资料实际整理,仅供参考。 五、行业内“默认规则”和新政策下的变化 如我所知,现在业内不少大公司(例如某知名国企、上市互联网公司)采购阿里云的标准流程已经变成:内部采购先由IT/采购部提需求,然后找到长期合作的授权服务商,安排一次整体报价和折扣梳理会议。返点不光只是价格让利,更直接影响到年终采购结算、财务审计甚至下年度预算复盘。很多老司机都默认:超大订单一定要授权机构做二次谈判,有经验的人还会盯住季度末、阿里云年度冲刺窗口,这几乎就是业内“隐性知识”了。 六、用户视角下的反思与经验总结 经历过这几年云服务采购和折扣争取,其实最大的体会是,信息差本质上还是企业采购端对行业政策解读不够深入。阿里云返点这一块,最容易掉坑的是孤立看价格,不问业务协同和采购流程。授权培训机构这几年市场化特别快,服务能力层次参差不齐,有些小代理确实什么都敢承诺,结果返点延期、发票混乱,最后害得客户两头为难。我现在更倾向于建议企业采购负责人,不仅要关注返点比例,更要看合作机构的资质、流程合规,必要时让机构把所有折扣政策、返点时间表和售后约定白纸黑字列明。有了明确的服务协议,折扣才是真正属于企业的“资产”,这一点,不管行情怎么变都不会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