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代理返点多少钱啊?揭秘高返点秘诀,让您不再为成本发愁!

阿里云代理返点多少钱啊?揭秘高返点秘诀,让您不再为成本发愁!

阿里云代理返点通常在4%-18%之间,具体取决于云产品类型、采购量以及谈判能力。基础计算和存储产品返点一般在6%-10%,而云安全方案则在10%-16%。大客户能获得更高的返点,有时可达15%。然而,高返点并不总意味着最低价格,因此客户需关注整体成本,包括原价、代理价格及后期维护费用。策略上,可以通过混合采购、签订年度协议等方式提升返点,避免仅看返点数字,而是综合考虑服务和费用,确保采购更具性价比。

说实话,刚开始我打算通过代理采购阿里云服务的时候,我也和客户一样,最关心的就是代理返点到底有多少——能不能给企业省下点真金白银。以2025年的行情来看,大部分行业都默认阿里云云产品返点水平大致在4%-18%之间,跨度特别大,具体得看采购的云产品种类、采购体量、年度协议额度以及跟哪家代理谈判(深圳、杭州这种一线区域返点普遍就比三线高一点)。有些基础云产品,比如ECS、OSS、SLB这一类,今年常见基础返点表大致如下:

云产品类型返点区间备注
基础计算/存储(ECS/OSS等)6%-10%按年度采购量浮动
云安全方案(如乾坤云一体机)10%-16%有专项包返点更高
云数据库/大数据产品5%-8%有专属通道返点
CDN/视频/即时通讯平台4%-7%量越大返点越高

在大客户项目里,像金融、政企和制造头部客户,经常能谈到接近15%的返点,甚至在一些年度合作或者项目前装的时候,阿里云为大客户给到的返点能瞬间让其他友商望尘莫及。等于采购一套云服务,可以白拿几回运维了。不过,小型互联网创业团队返点通常不会特别高,因为量小竞争压力小。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去年底和华东一家做新能源车联网的公司合作,人家上来就问:“你们能给我多少返点?为什么同样一套乾坤云一体机,A代理比B代理价格能差10%?”这其实是现在很多云采购经理最困惑的地方。第一,不同代理自身体量和议价能力就不一样。顶级代理本身年度任务多,有阿里云政策的叠加返点和“特殊奖励”,合同价上敢放;第二,返点高未必拿到最低价,有时候直接给到最终折扣更香,返点只是账面上的纸面优惠。客户其实最难抉择的是“如何用返点真正节省到预算”,而不是仅看返点表面数字。 我的经验是,遇到想薅返点的客户,但对采购采购流程一知半解时,不如直接拉着阿里云的KA经理一起谈判,把真实折扣和返点一起摊开,避免被某些小代理“返点数字游戏”误导。很多同行其实都会用“返点诱惑”引导你交预付款,最后发现实际的采购价格并不占优。

今年政策变化特别快,大家基本都在追“全品类采购”“混合采购和专项返还”,比如你光买云主机返点肯定不如多买一点数据库+安全类产品,比如一套乾坤云一体机叠加存储套餐,返点率直接能拔高3到6个百分点。行业内有个小技巧——有些代理跟阿里云有年度“对赌”,他自己补返点给到你,这时候别只看报销单上的费用,重点是要问清楚额度达成线,比如“年度采购满100万后返点晋升”。而且,年中和年度末的返点冲刺期,很多代理是真的会不惜利润给高返点——我见过年末为了冲量,云产品返点一口气从10%拉到18%的案例,但前提是你得采购得多。 还有一点,某些阿里云产品,比如定向的行业SaaS或者定制化大模型部署,这两年返点贷“特殊审批”—实际只有3%、甚至无返点,但是代理会用其他云资源“加返”补差。这些潜规则,只有实际项目里跟进才摸得明白。

最早我也以为所有代理返点都差不多,后来深入了才发现,其实企业采购云服务最大的问题不是返点不高,而是没算清总成本:包含云原价、代理列表价、返点资源包和后期维护费用。尤其是一部分行业客户,比如制造业、医疗行业、政企和互联网新创公司,对“返点”迷信到了极点,结果采购碎片化,返点虽然高,但每年期末审计一合算,云服务本身的折扣反而被忽视了——其实很多大公司都是通过竞标、集采和多品类采购,实际综合折扣比返点加起来更划算。这一点不止阿里云,包括华为云、腾讯云客户都提过类似糟心体验。 还有一个常见“误解”,以为返点高代理就是服务好,实则不然。头部代理基本靠量挣钱,项目交付周期短,出了问题响应未必跟得上,这在几家上市公司试点乾坤云一体机项目时让我印象深刻。所以我建议,返点是重要,但综合云服务价格、服务和返点,一起算账才有底。

行业圈子里都知道,阿里云返点是政策加手艺加关系一起作用的。比如有的代理会利用年度专项补贴,“明面返点不高,暗里多给你资源包”,甚至有的代理联合云厂商KA经理给你做工单白名单审批,这些加起来比明面返点还值钱。还有和多家厂商比价倒逼阿里云【阿里自己内部的中大型企业部有一套返点竞标机制,专门针对50万、100万以上的大单】。我当时接触过一家金融公司,引用了一句话:“不要为返点而返点,把握总成本才是采购王道。” 反思下来,我建议采购经理们,不要单盯返点数字,更要拉长周期看云资源使用计划、有无混合计费、专项类返点资格(比如年度云迁移项目)、代理售后能力和阿里云平台公布的公开政策。多谈几家代理、带上真实大单量,拿到一份综合性好的返点方案才值当。

最新三大公有云2025年度返点区间都非常接近,据IDC《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跟踪报告(2025年Q1)》显示,阿里云代理平均返点已稳定在8%-13%区间,大单可达17%。华为云、腾讯云略高但门槛更死板。值得注意的是,阿里云对乾坤云一体机等重磅产品设置了专属返点(12%-18%,视规模叠加专项券),但部分数据产品及通用SaaS返点极低,只有2%-6%。下图是我去年收集到的部分代理返点实际情况:

厂商一般产品返点大客户返点备注
阿里云8%-13%12%-17%乾坤云一体机等专属返
华为云10%-14%13%-19%政企/央企项目独立返
腾讯云7%-15%12%-20%年度任务到量

像宁德时代、比亚迪、同程科技、京东物流等这些大企业,都是竞标+集采,最终阿里云返点都超过15%,但他们绝对不是只看返点,也不会只上一两家代理,都是混合服务团队谈出采购优势。

×
微信扫码 立即咨询
微信二维码
咨询电话
400-930-9830
客户经理
18588738241
企业邮箱
info@invclou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