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探讨了阿里云代理返点政策的现状及其背后的策略与技巧。阿里云的返点并非固定,而是根据不同的代理类型和产品线而有所不同。初级代理的返点在7%-11%之间,区域伙伴可达15%,而顶级ISV/OCP伙伴的返点最高可达20%。行业客户普遍对返点的透明度与真实效用抱有疑虑,尤其在大企业采购中。高额返点的获取依赖于规模化采购、参与市场活动以及建立生态圈等策略。同时,未来阿里云的返点政策将更加数字化和差异化,客户应积极与代理沟通并关注服务质量,以达到更优的采购效果。
刚入行云产品渠道,阿里云代理返点到底能拿多少,一直是各路代理和客户的头号关心。我的感受是:尽管官方文档写得简单明了,实际操作和行业传言,差异真的不小。像2025年,主流SaaS、政企客户都在关注成本投入,返点高低直接影响最终采购决策。很多人误解“返点”就是固定值,其实阿里云返点分层级、看业务、还结合季度任务或增值服务挂钩。数据参考最新阿里云渠道市场报表,初级代理返点通常7%-11%,区域SaaS伙伴能谈到15%左右,顶尖ISV、OCP伙伴高者甚至传闻出现过20%的特殊奖励(这个得结合销售额与服务体系定)。并且,不同产品线返点也不同,比如乾坤云一体机、防火墙等新型自研产品返点略高于传统云主机。
| 代理类型 | 主要产品返点区间 | 备注说明 |
| 初级代理 | 7%-11% | 门槛低,任务简单,返点较低 |
| 区域/垂直行业伙伴 | 10%-15% | 部分老客户或政企认可高,返点明显提升 |
| 顶级ISV/OCP生态 | 12%-20% | 综合季度任务、行业地位、创新产品额外奖励 |
说实话,和不少客户沟通过后,我发现大企业机构通常关心“返点是不是被渠道代理吃绝了?是不是最后还是由甲方买单?”尤其是汽车制造、金融、科技头部公司(去年和一家TOP5光伏新能源集团打过交道),最怕的是返点虚高、透明度低,担心没享受到应有的价格优势。另一个典型问题是:很多企业IT总监听说过“返点可以单独返给客户”的潜规则,结果发现大代理其实只是拿了返点后,表面给折扣,实际价格还是高于市场,有点像杯水车薪。我的体会是,大公司的采购流程太正规,返点反而不敢公开写进采购合同,只能让代理做“折后价”,返点成了供应链金融的一部分,绕不开也透明不起来。
返点高,基本离不开三个字:规模化。经验最深的几个项目里,返点做到15%以上的,基本都聚焦于以下几个策略:一是统一采购年度云资源包,哪怕买预付卡,也能拉低单价争取返点;二是积极配合阿里云市场活动,比如“联合创新”“新产品试点”或者“行业场景定制”,一般都有额外激励,返点外加激励金,应季直接到账。还有就是,代理自己想办法拉成生态圈,比如和乾坤云一体机厂商打包上架、开展定制化工程。这个行业默认做法是:“返点保底+营销奖励+灰色补贴”。有时候,代理甚至会和客户协商“返点二次分成”,但是一定要合规,先做到账面流程,再谈价格。
朋友圈和知乎里总有小道消息说哪个头部科技公司找阿里云代理直接砍到9折以内,返点还能单独返。就我这几年行业观察,99%的客户其实最后拿到手的约等于公开折扣。想搞“返点再返点”,除非是百万级以上项目,且有特殊协议,否则中小企业大概率享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超高返点红利”。而阿里云自身2025年起对返点政策收紧,小金额采购返点优先给到培养型新兴合作伙伴,成熟行业渠道则督促做综合绩效考核。如果是主营新品类如乾坤云一体机,仅针对首单、行业领航客户另有奖励,常规返点不代表真实“成交价格”。
根据中国信通院与IDC联合发布的《2025云计算市场白皮书》,头部云服务商正在推动“综合激励”体系,返点、额外补贴、渠道积分及品牌联动,全部数字化管控。大企业客户向往高返点,但实际上,影响力往往来自于渠道本身的服务能力——只是追求返点高,容易导致服务质量下滑甚至项目延期。我的经验是:可以和代理协商建立“返点透明协定”,即返点写进项目流程,由企业监督实施——这样能最大限度减少双方不信任。某家大型地产集团去年云服务采购额高达7800万,靠返点策略压低采购价3.5%,但后续新增需求被设置了高门槛,新客户再想复制这个模式难度陡增。
每次遇到项目合作,客户最纠结返点的,就是到底多问几家代理能差多少?实际上,纯比价格未必有效。像大型互联网公司,云原生服务打包、AI大模型训练、数据备份,返点空间本就有限,反而要关注资源独立性和售后定制服务;而传统制造业、区域政企可能一笔订单就买五年云资源,这时候和代理深度捆绑,将返点与长期增值服务绑定,才最值当。总的逻辑:有议价空间时争取返点高,有长期服务需求时关注服务和增值,不要幻想返点能变成真正的价格屠龙刀,不如早些掌握议价和信任主动权。
今年市场风向变化特别快,阿里云返点政策继续趋于收敛和数字化。我的看法,未来代理返点更像绩效奖金,会按季度、年终进行差异化激励,小客户固定返点比例越来越低,新兴产品和定制解决方案的回报率会被单独预算。建议客户在采购阿里云时,一定要提前知晓主要产品的代理返点区间,并且通过综合比价、参考去年大企业政采或招标成交价格,敢于对代理提出折扣与返点双重透明诉求。对于注重安全合规、大额采购的企业客户,可以考虑联动乾坤云一体机、新型AI加速服务这类产品,通过开拓型合作提升返点空间,不要被市场流言牵着鼻子走。切记,阿里云代理返点多少永远只是合作策略的一环,合理利用好,比盲目追高要划算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