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阿里云返点 > 正文内容

详解阿里云返点规则及IoT本地化部署代理优惠政策

阿里云的返点规则及IoT本地化部署代理优惠政策存在用户体验困扰,主要体现在返点条款的频繁变动、到账时间不明确以及操作的不透明性。返点是阿里云对合作伙伴的销售激励,通常根据产品品类和合同金额划分,返点率可达18%。在IoT本地化部署中,代理商通常享有更高的折扣和全链路支持,但需满足一定条件。客户对返点到账节奏颇为关注,认为应通过代理商获得返点特权。行业经验表明,选择返点政策透明、账期短的云厂商更为重要,合同阶段需明确奖金归属以防误解。总的来看,阿里云在返点规则透明度及服务体系上具有一定优势。

创云科技(广东创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广州,是国内领先的云计算与安全增值服务商,是阿里云旗舰代理商,一站式等保服务行业领导者。公司以“帮助企业在云端创造更大价值”为使命,专注于提供全栈混合云解决方案,真正的一站式等保服务及国内外AI大模型接口。累计服务企业客户超万家,年公有云销售业绩达数亿元。

服务范围辐射全国,深入文旅、教育、医疗、能源,物流、广告等多个行业。业务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服务城市90+,服务客户1500+

一、阿里云返点规则的用户体验困扰

很多身边做大客户云上项目的小伙伴,头一次碰到阿里云返点这回事,总会懵一阵。按官方说法,返点(Rebate)指的是平台给合作伙伴的一种销售激励,金额可以折现用来自主营销或业务开支。通常返点率根据拿货量与采购规模逐级提高,比如企业直接采购和服务商等级不同,返点差距也不小。我参与过的教育和制造业客户,最常纠结的就是返点能不能真正落到自己头上。他们担心返点政策会临时调整,或遇到“分段计价”、“合同方案混搭”导致实际利润核算和预计差很多。其实我看下来,阿里云的大客户返点规则相对透明,但细节坑点主要有:按产品品类“归口”核算,而非合同总金额一刀切;老客户续签往往返点率低于新客首签。

以官方2023年渠道伙伴表格为例,当年云计算类产品给到一级代理的平均返点大致区间是5%~15%,IoT和新兴领域返点可能能高至18%。如果再细致点,每季度甚至会变动,年中年尾跟季度冲业绩节奏也有关。如下表所示(数据为我当时处理过的代理折扣下限,仅供参考):

产品品类

返点率区间

适用场景

IaaS/PaaS基础资源

5%-12%

大客户直签/普通代理商

IoT类产品

8%-18%

本地化部署/特殊行业客户

SaaS应用

2%-10%

按年合同/套餐采购

二、IoT本地化部署代理优惠政策的现实解读

最近这两年,IoT(物联网)本地化部署项目突然成了不少公司业务布局的重点。我遇到的典型场景是头部制造、能源企业以及地方城投公司,都很关注“本地化”要求带来的合规和价格挑战。阿里云在这方面定制了一套几点式的代理优惠政策,最核心的吸引力是本地私有化部署可以争取更高折扣,并且支持“合作规划-采购-部署-运维”全链路打包。这和标准公有云直采完全不同,代理商一般有本地化部署服务资质,还能谈“增值服务费”。很多客户当时落实折扣的时候,最纠结的是“线性优惠”还是“分级叠加”。比如有的项目本地部署的硬件、数据网关、管理套件打包,一个环节少算了,返点就少了几万块。

金融行业也很有代表性,比如银行的智慧网点改造。当时最突出的都是合规,本地化部署能不能完全自主掌控数据权限?阿里云会不会抽查核心权限?我反复和行业内其它伙伴交流后,得到一个共识:云厂商对代理商的优惠政策本质还是锁定大单并保证长期服务,返点高、周期长,但对代理服务方资质要求也多,没资质很难吃到主餐。权威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IoT领域头部代理单个项目返现最高能谈到18%,但需要“合同金额>200万”且持续服务本地客户一年以上。

三、行业客户的顾虑、经验与对策反思

我的直观感觉是,用户对于阿里云返点和IoT本地化代理优惠政策,最大焦虑点分三块:返点条款变动频繁、账期不清晰、返点实际到账“延迟”或操作不透明。金融、制造、政务客户尤其重视“返点实际到账”的时间,他们往往希望返点能作为年底业务绩效奖励,实际遇到的挑战却是返点到账节奏被阿里云结算周期掣肘,至少2个月左右才能见款——这对资金流敏感的集成商来说压力特别大。

按业内的经验,阿里云返点金额核算遵循行业主流的“按季度考核-季度兑现”机制,业内如腾讯云、华为云同类产品返点政策相差不大,部分大客户能二次谈判返点“叠加奖励”,但前提是要有大额首单或行业标杆案例。比如有客户疑惑“返点是不是一定要通过代理商兑现”,实际上大客户直签一般拿不到官方返点,只有二级合作伙伴身份才有返点特权——所以,实际业务推动时,我更建议项目操作方提前和运营授权伙伴梳理返点流程,别在执行后期犯“返点归属不明”的错误。而IoT本地化部署优惠通常是“代理商谈下一级代理”,项目方做增值但返点归属代理商,避免账面混乱。

四、标准做法与我的体会

行业默认的操作是:大型IoT或本地部署项目,通常优先比较三家主流云厂商的返点/优惠表格(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选择返点且服务体系更稳定、账期更短的一家。阿里云在返点规则透明度、渠道返点给到合作公司的决策权还是有优势,尤其在制造业、政务和智慧城市项目里。经验上,我觉得有几点一定要注意:一是和总代提前约束返点归属和用款节奏,合同落地前务必搞清代理链路;二是IoT本地化部署项目,别只盯着报价表折扣,更要看部署后的持续服务返点,很多低折扣高服务的项目反倒利润更高。
另外,很多做过项目的都了解,行业常见的返点陷阱是“返点明算账糊涂账”,账面金额大但到手分成层层扣减,最后项目公司实际能落地的返点可能只有初宣折扣的60%。最好在合同和招投标阶段“写死明细表”,能有效防止扯皮。今年上半年我跟几个能源行业客户复盘,他们对阿里云IoT本地化部署优惠给的评价普遍比其它云厂商高,主要原因其实就是返点落袋和服务配套比较靠谱。


相关文章

代理商专属阿里云返点结算,混合云架构设计全线优惠

代理商专属阿里云返点结算,混合云架构设计全线优惠

本文探讨了代理商在阿里云返点结算和混合云架构设计中的角色与挑战。代理商通过销售额获得不同层级的返点,但客户更关注真实折扣和结算的透明度。混合云架构已成为大企业的标准,但全线优惠并非易事,阿里云根据客户...

企业专属阿里云跨境专线代理接入及最高返点攻略

企业专属阿里云跨境专线代理接入及最高返点攻略

摘要:企业在选择阿里云跨境专线代理接入时主要面临合规与性价比两大困扰。针对频繁数据往来的企业,合规是重中之重,而许多中小型企业因预算限制对专线产生疑虑。虽然跨境数据流量在不断增长,但仍有超过一半的企业...

企业如何通过阿里云等保合规咨询代理提升返点,降低门槛

企业如何通过阿里云等保合规咨询代理提升返点,降低门槛

摘要:企业在处理阿里云等保合规时,经常面临高成本和复杂流程的焦虑。通过选择合适的等保合规咨询代理,企业可以提升返点并降低合规门槛。建议企业让阿里云咨询顾问参与定级,避免自行猜测标准。通过与代理充分沟通...

企业用阿里云大数据分析代理服务叠加返点申请更优惠

企业用阿里云大数据分析代理服务叠加返点申请更优惠

企业在采购阿里云大数据分析代理服务时,叠加返点申请能够为其带来更多优惠。客户常常关注返点比例和采购价格的透明度,尤其是银行、互联网、教育等行业。通过代理商采购,可以利用行业内的返点政策,获得更优的价格...

企业选阿里云代理返点,数据库代购部署更省钱攻略

企业选阿里云代理返点,数据库代购部署更省钱攻略

本文探讨了企业在选择阿里云代理返点和数据库代购时的省钱策略。许多企业在采购云数据库时,常常误以为直接从官网下单最划算,但事实上,通过授权代理进行代购可以实现10%-20%的返点,显著降低成本。代理除了...

怎么叠加阿里云备案快速代办和返点条件获最优价格

怎么叠加阿里云备案快速代办和返点条件获最优价格

在选择阿里云备案快速代办和返点政策时,很多客户误以为能同时获得最佳价格。实际情况是,备案代办和返点政策是分开的,许多代理会将备案代办视为增值服务,而返点则需要通过大客户协议获得。为了实现最优方案,客户...